本書收錄詩人陳先發一九九○年至二○一一年創作的詩歌一百四十四首,分頌九章、秋興九章、雜詠九章、寒江帖九章、裂隙九章、不可說九章、茅山格物九章、遂寧九章、敬亭假托兼懷謝朓九章、大別山瓜瓞之名九章、入洞庭九章、橫琴島九章、葉落滿坡九章、黃鐘入室九章、臟水中的玫瑰九章、白頭鵯鳥九章等十六組“九章”。與以前的創作相比,詩人在題材、語言、意象上的探索,在體例結構與語體風格上的開掘,都具有原創性和典范性。《九章》的文本特征和精神氣質顯示了與眾不同的新質素,體現了詩人自覺的詩學意識和高超的詩歌技藝。
陳先發是當下最具創造力和影響力的詩人之一,2016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詩人,也是首位獲此殊榮的皖籍詩人。
《九章》系列文本的完成,才最終標志著陳先發由個體詩人到總體詩人的轉換。《九章》也體現了復合和綜合文本的顯著特征,是融合的風物學、詞語考古學和共時性意義上的詩歌精神的共振與互文。
——霍俊明(中國作協創研部)
《九章》的完成具有典范性,是敏銳的感受力和個人修辭的結合。《九章》展現出一種大結構的完整性,內部又有自由的空間,是對中國古典詩學的現代轉換與創造。
——李少君(《詩刊》社)
自二十一世紀以來,在世界性與本土性的新的深刻交匯中,詩人做出了新的文化選擇和詩學選擇。《九章》對古典文化的傾心和回望,試圖接續我們的精神文化傳統。
——何言宏(上海交通大學)
《九章》代表了詩人的創作進入繼承古典傳統、重構新詩民族美學的更高階段。詩人已從單純的“地理錄性”詩學思維中超拔出來,向更為深廣的傳統文化根源處進發,試圖在現代詩歌中接通“騷體”傳統。
——張德明(嶺南師范學院)
《九章》有濃郁的生命意識、強烈的文體意識和獨特的詩學思想,是一種扎根于傳統、扎根于現實并面向未來及各種可能性的綜合寫作,真正接續了中國傳統詩歌、中國新詩歌的傳統,同時又超越了兩者,回歸個人的寫作。
——許道軍(上海大學)
詩人詩歌中的古典質素令人印象深刻,其詩作的知性特征異常明顯,“主知”成為其詩歌的獨特追求,尤其體現在高密度的知性內質和語言的知覺化途徑兩個方面。詩人獨特的語體風格,體現出了詩和思、真與美的碰撞與涵融。
——苗霞(河南大學)
《九章》胸藏萬象、道器雜陳,有一種對“本質”的忠實。其間有屬靈時的妙得,有格物辨析,有不得已勉力的命名,它們或在此過程鏈接“奧秘”,或僅留下“印跡”回應造化的偉大。我甚至認為它已然橫陳在中西詩學的兩套參照系之間,表現出一種奇特的生長態。
——鐘碩(貴州貴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