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向中秋白,云從半夜生。臨窗聽蟲語,風過落葉驚。”今年中秋節,北京方正阿帕比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帕比)總經理羅學文在他的朋友圈分享了自己與AI(人工智能)的一場較量。由AI“創作”的這篇樂府詩僅用了1秒鐘,讓羅學文驚嘆不已的是相較于人類的作品,機器寫作不僅在合轍押韻上沒有任何錯謬,在意境表達上也毫不遜色。
越來越多這樣超越人腦的黑科技正在悄然改變世界,這讓站在科技研究前沿的羅學文對他所從事的行業有了全新的思考。“未來,當智能設備成為信息傳播的主體之一時,人類的學習、生活、消費場景會發生巨大變化,我們該如何重新定義出版?”
產業升級,迎來五個“新一代”
萬物互聯、全媒體技術、AI技術全面爆發……隨著5G時代的到來,信息交互的內容、形式,包括主體都會發生深刻變化。
“理論上講,下載一部分辨率達到4K的電影不超過18秒。在這樣的背景下,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的整合、轉換,全息交互、智能交互與呈現等將成為常態,這將給整個行業帶來質的變化。”羅學文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從單向到互動,從現實場景到虛擬場景,從信息匱乏到信息爆炸,從IT時代到DT時代……5G作為一種基礎設施能力,將在根本上解決數據傳輸的效率問題,這讓很多以前“看上去很美”的應用真正動起來、跑起來。
在他看來,5G賦能之下的產業發展正處于爆發前夜,“出版業將徹底變革”。對于即將到來的產業升級,方正阿帕比產業研究認為,其具有五個“新一代”特征。
第一個“新一代”是指產業面對著新一代用戶。“90后”“00后”逐漸成為閱讀主體,互聯網原住民的學習與閱讀的行為特征、習慣和過去完全不一樣。
第二個“新一代”是學習場景變化。用戶的學習場景在向智能化、多元化轉變,對檢索和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個“新一代”是人類進入了AI時代。認知算法逐漸成熟,催生數據存儲在向機器可理解的知識存儲轉變。
第四個“新一代”是圖書館進入新一代,迎來了智慧圖書館的變革期。圖書館從資源服務向知識服務全面升級轉型,對數據管理和知識服務的要求更高。
第五個“新一代”是出版社面臨新一代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的變革挑戰。產業鏈正在從簡單提供內容和資源,向提供服務轉變。
“數字出版未來不會只是圍繞傳統紙媒的數字化,而是從內容為王、渠道為王向用戶為王進行轉變。”羅學文進一步解釋道,用戶為王即圍繞用戶需求,緊密依靠渠道通路,以優質內容和懂用戶內心的人機智能交互方式,服務于最終讀者。
需求升級,多元化智能化成趨勢
過去近20年,讀者對數字閱讀的傳統需求是通過關鍵詞檢索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內容進行閱讀,隨著人工智能、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這樣的閱讀場景已發生了根本變化。
用羅學文的話說:“閱讀場景的創新是具有顛覆性的,對于內容商來說,單純依靠基于傳統場景生產的傳統內容,這條路將很難走下去。”
一方面,讀者對搜索的要求越來越多元化、智能化;另一方面,讀者在閱讀體驗上的訴求是碎片化、知識化和全媒體化。“新的趨勢是用戶需要更加智能化的檢索服務,包括以圖搜文、以圖搜圖、以文搜圖、公式識別搜索、音視頻識別搜索等,同時,在體驗上用戶需要以輕松便捷的方式獲得直觀而完整的知識。”羅學文說。
羅學文將讀者閱讀需求的這種升級換代,總結為3個“多元化”的趨勢:內容多元化,圖書、新聞、圖片、音視頻、數據庫以及和VR、AR的融合、升級、轉換;入口多元化,可穿戴設備、智能汽車、手機、智能家居、機器人等都可以成為交互入口;檢索多元化,文本檢索、語音檢索、圖像檢索、視頻檢索將成為主流。
羅學文認為,這種閱讀需求既區別于系統的教育培訓,也不同于此前的紙質閱讀,而是一種通過舒適便利的獲取方式,獲得知識性、通識性內容的“淺學習”。“這是產業鏈的一種變革趨勢,需要出版業以更加智能的方式,把讀者與他所需要的內容進行全方位的、智慧的連接。”
從根本上講,出版業爭奪的是人們的注意力和時間。如何在信息爆炸、新產品新應用不斷涌現的今天,把用戶的注意力從娛樂休閑、無聊刷屏中拉出來,并讓他們主動投入到“淺學習”中,在羅學文看來,需要整個行業在技術上向前迭代、在戰略上協同布局。
服務升級,打造出版業的抖音
顯然,目前的數字出版還無法滿足現代讀者對智能化搜索和閱讀體驗的更高要求。這不僅需要出版社在內容生產上換代升級,變單純的數據加工為系統的知識加工,將傳統的書報刊形式轉變為碎片化、知識化、全媒體化的數字閱讀形態,也需要構建權威有效、廣泛連接用戶的智能化知識加工與服務平臺。
在羅學文看來,加工和存儲機器可理解的語義數據,是人類進入智能化時代的必經之路,只有這樣未來的智能化服務才有了數據基礎保障。羅學文進一步作了解釋:“單純依靠各出版社自己的力量無法做到覆蓋人類全領域的知識體系構建,從知識服務的角度,要想滿足讀者對跨學科、跨領域、跨專業的各類知識的需求,就要構建一個對內容和知識開放共享的平臺,同時能兼顧內容生產者的版權收益。”
而后者,正是阿帕比新的研究和發展方向。在今年舉辦的第九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上,阿帕比以“新一代知識加工服務平臺”的全新理念亮相,即引起了行業的廣泛關注。
羅學文告訴記者,該平臺的設想就是打造出版業的抖音:“用戶有時候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看什么,而一旦進入到抖音平臺,用戶就會不斷被畫像,不斷推送與之相關聯的內容,從而被精準鎖定。”
羅學文認為,在數字出版和知識服務領域同樣可以借鑒抖音模式,迎合現代人的閱讀特點和需求,以碎片化、多元化的形式,以社交化、游戲化的手段將知識內容“喂給”用戶。當然,這既需要技術突破,也要有商業模式的創新。
據羅學文介紹,作為數字出版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依托單位,阿帕比在“AI+出版”領域的應用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可以利用自然語言技術對文本信息進行解構,構建可視化的知識圖譜。“比如,當用戶關注‘一帶一路’時,不管他是通過文字、圖片哪個點切入進來,都可通過我們的平臺不斷獲得與‘一帶一路’相關的內容,大到國家政策、專家解讀,細到‘一帶一路’在各個領域的人物和事件關聯。”
“現在我們有認知、也有技術,難就難在知識體系的構建上。”羅學文解釋道,實現知識的碎片化后,還要解決有機呈現的問題。
目前,阿帕比已經與中國紡織出版社、學習出版社合作,建立了特定領域的“知識地圖”。阿帕比希望從構建最小的知識單元開始,逐步梳理垂直領域的知識體系,最終在全行業建立起一張龐大的語義網,構建全領域的“知識地圖”。羅學文說:“我們想讓人們如同刷抖音一樣,通過點擊或搜索不斷獲得與其興趣點相關的內容,暢游在知識的海洋中無法自拔。”